顶点小说网

顶点小说网>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 第六章4(第1页)

第六章4(第1页)

如果你还是坚持运气论,用现在闽粤流传的一支歌,作为赠言:三分了三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它恰好是“越是努力,越有运气”的注脚:你不能控制运气,但可以控制你的行动。

赚钱路上,守株待兔式的运气是不可取的。要旱涝保收,你必须努力,这就是运气的本质。努力打拼,你就会越来越有运气。

3。“越是努力,越有运气”的下岗工人版

《中华工商时报》2902年12月7日“民企观察创业”版,报道了“从1000元到1亿元”的创业故事,主人公是山东省莱西市的下岗女工。1993年春天,她跟丈夫核计,借1000元钱,买一台老式的手工名片机。他们用非常笨的办法,把一盒又一盒名片做得越来越好,活也从城里揽到乡下。揽活送货,全靠自行车和两条腿。忙碌一年,净赚6000元。这比拿工资强,但辛苦,还遭白眼。区区60130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学会了怎么做生意,懂得了售后服务和信守承诺的价值。那一年春节,他们过得特别充实,来年的希望更使他们笑意盈盈。

1994年,看到电话在迅速普及,她就关了名片作坊,大胆贷款7万元,专心卖电话机。她赢在了抢占商机和售后服务上,一年下来赚了20万。然后,卖手机,卖饮水机,卖电暖器,卖凉席,开园艺公司。到1998年末,经过六年发展,她积累了1000万元的财富。拿富豪排行榜的标准来衡量,她的增长速度并不快。但是,考虑到她的背景和莱西市近几于农村市场的环境,我认为她是了不起的。

而赚到一个亿时,她只用了四年时间:她进入房地产,把市中心的百货公司承揽下来,改建成为市中心商业广场和商业大厦;到2002年末,她的财富超过一亿元。报道说,到2003年5月,她的财富可以增到两亿元。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数据的真实性,但是,1000元创业并获得巨大成功,这该是确定无疑的。有人会说她是时来运转了,是这样的吗?

如果是运气,她那么辛苦干吗呢,等着天降元宝好了。如果是运气,先前被下了岗,第一年也才赚6000元,运气于她也太吝啬了,前后差别又那么大!是在考验她吗?那运气竟是主宰人间、惩恶扬善的英雄了?!但它显然不是。那它就只能是喜怒无常的魔鬼。既然是魔鬼,讨好它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把命运拽在自己手里,凭己创造。

请注意,第一年赚区区6000元,似乎很笨,但恰恰是新生活的最重要的开端:打磨出了她的勇气和信心,也积累了基本的经验,因此才能跨出第二步。否则,她几乎不可能贷款七万元开店卖话机——想到了未必敢贷,干起来了未必能赚,甚至因不懂经营而倒闭,最终陷入“负债——赤贫一一彻底绝望”的陷阱中。这恰恰是很多人漏缺了的一个环节:一直不敢走出第一步,结果永远不能经济自立。一千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

类似的创业故事,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可以说比比皆是:

1。“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上的100富豪,哪一个速度不比她快?

2。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没有办法统计和公布的财富数字。

3。即使在北京,六年里达到和超过1000万的,也不在少数。只是,在随后的四年里,能够从1000万增长到1亿的,就我亲眼所见,的确不多。原因多种,其中的关键是,个人进取心与对商机的把握程度。

与其相信运气,不如相信自己的努力,这就是白手创业者做出的选择。

4。最初的胆量来源与真正的风险

由于胆量是在创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就还有另一个问题有待解决——创业之初,他们的胆量是从哪里来的?

可以这么说,最初的胆量是被逼出来的:被贫穷所逼迫,被经济不能自立所逼迫,被不能自己说了算所逼迫,被自己的理想所逼迫。

为环境所逼,这也在没有创业的人那里得到证实。没有创业的人,尤其是接受过比较好的大学教育的人,他们几乎都谈到,“再说也没有动力啊,没有环境逼我”。他们是在职场竞争中相对容易获胜的人。凭着那份工资,他们多数人不能经济自立,但他们喜欢它的稳定性。他们认为拥有自己的企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他们不敢那么做,他们承担不了那样的风险。

要自觉地培养这种胆量并不容易。所以多数白手创业者是出于贫穷和经济自立才创业的。仅仅因为想当自己的老板而创业的人还不多——这永远不会很多。这电是我的困惑:白手创业是能够教出来的吗?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顺风航行的船只上多张起的一面帆,是嫦娥笨月时随身带走的月桂树苗。

他们真的是没有那个胆量吗?如果他们看到了蛋糕的两个赛场的话,他们也许会惊觉:哇,原来我在冒最大的风险!——很遗憾,他们多数人并不知道。

“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啊?呵呵,想想。对年轻人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没有选择自己干。不自己干,你就没有办法学会独自决策,始终有一种依赖心理。”“不自己做,你就很难成为富翁。……在中国,如果当不了大官,还是自己做比较好,至少有钱,有时间。当个小老板也很自在啊。”

综合创业者的意见,他们对最大风险的看法是:在大公司、政府机关当然体面,但风险更大,要面对裁员的危机,也只有惟一的收入来源。如果离开那个工作岗位,你什么都不是。更多的风险隐藏在40岁之后。那个时候选择余地已不大了,就如棋局,中盘之战已经结束,可供争夺的版图几乎没有了。他们给我讲了一个笑话,国外的,说~个副总,在那个职位上干了十几年了,人也40多岁了,因为老总只比他大一岁,眼看着没有升迁的可能,就与总公司联系,希望寻找一个更合适的职位。一年过去了,也没有着落,他想着很伤心,又不甘心:难道要在这个位子上干一辈子?左思右想,他找到了一个办法,让总公司替老总谋求职位。没有想到,两个月后老总就辞职了,那位子自然就留给他了。

经济不景气,企业常常用裁员来度过难关。中国还没有遭遇经济危机。人们还缺乏应对危机的心理准备,那可不是件好事。

没有环境的逼迫,而要自觉培养起冒风险的胆量,那确实有困难。但总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些主要不是出于经济原因的创业者为止:提供了线索。他们总想着要自己干点什么,不愿意自己的生命白自流逝,或不甘心自己的创意总是被上司否定,所以他们一直在寻找着什么。也许可以这么说,主动培养起创业企图心,就自觉生成了冒经济风险的胆量。第一章中的那个大学女教师即是如此,她是受到强烈刺激而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的,然后选择了创业,那确实需要勇气,不仅是丢掉铁饭碗的勇气,还有面对亲爱的父亲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勇气。

他们的创业想法是否有天生的成分?或者是叛逆精神的一种表现?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即使有天生的成分,他们仍然要学习如何主动地培养出自己消除恐惧的能力和技巧,此前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一直以来,全心投入工作、果断行动等是他们克服恐惧的主要办法,向外寻求帮助(请教专家、心理医生,阅读砺志书籍)则相对较少。这与财富数量似乎成某种正比例关系。越是企业做得大的人,越有条件、越愿意主动向外面寻求帮助,比如顾问团、专家团、智囊团等。小老板们的一大苦恼就是如何有效地扩大交际范围,这正说明了他们积极向外寻求帮助与被自身范围所限制之间的矛盾景况。

对创业者来说,最大的风险又是什么?创业之初,最大的风险是不敢行动或贸然行动。创业成功之后,他们的最大风险是害怕赚到手的钱因为经营不善而损失掉,结果在终止经营与继续发展之间犹豫不决,而丧失了彻底结束企业与更好地参与现实竞争的双重机会。他们时常要鼓起勇气继续往前发展。他们可以选择洗手不干,坐享清福,但创业精神使他们不能接受那样的死寂般的平静生活。经过短暂休息,总会重出江湖,哪怕干点什么别的事,直到真的老了为止。胆量是有惯性的,往前走才是最安全的办法。至于是保持现有的生产规模稳定发展,还是用所得利润逐步扩大再生产,或是开辟新领域,那是发展期的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